这几年,中国在金融开放这个方向上的步伐可以说走得越来越坚定。大家还记得吗,过去很多外资想投中国,得各种绕道,操作一大堆复杂流程,门槛特别高。可你现在看看,海南这次搞的跨境资产管理试点,一下子就动静很大,直接把100亿人民币的额度摆出来,全球投资者都能来参与。这是什么概念?可以说,是中国对外金融开放路线上的一个新高地,一个升级版的“请进来”工程。
可能有人会疑惑,这个100亿额度到底是怎么用?是不是谁都能抢一把?其实具体政策说得蛮清楚的,投资者不仅可以是一些大的海外机构,也包括了合规的个人,门槛比以往低多了。不论你是哪国人,只要符合要求,都可以试着来分一杯羹。这跟过去一说到金融开放,就是香港、新加坡这些中介平台完全不一样。那种老模式多半是互联互通,有时候还要搞“额度分割”,非常繁琐。这回呢,海南是开诚布公、直接对全球主动单边开放,意思就是:你只要想来,我大门给你敞开着,这个气度和姿态一下子拉满了。
当然,大家都清楚,金融产品如果单调,纯是国债、基金、股票这些,光靠“热情开放”还不够吸引人。所以这次政策里有个很大的亮点,就是产品种类多,不光有常规的公募基金、债券,还有标准不一样的私募产品、商业银行和保险资金可以参与的资管产品。尤其是保险资管产品以前基本不对境外投资者开放过,这次第一次纳入试点,说明海南不是做样子,而是真的希望把盘子做大,把人民币资产推得更国际化。说白了,就是要让境外投资者觉得中国的金融市场既有深度,也有广度,能找到各式各样适合自己的理财工具。
说到开户流程,这回政策也给足了便利。你是外国人或者海外机构,直接在海南银行开个NRA账户(人民币账户)或者FT账户(自由贸易账户),用人民币就能灵活买卖这些产品。政策还特地鼓励大家用人民币投资结算,这对人民币国际化无疑是强有力的助推。想当年,人民币想走出国门有多困难,现在外资不仅能买实物、买房地产,现在还可以方便地配置人民币资产,国际地位这不是一天天在提升吗?
大家关心的一个事肯定是,“海南这么一开,是不是把风险敞口也给放大了?”这事我也不回避。中国金融市场目前体量是全球第二,国内资本项目可控,银行体系强大,用100亿额度先做试点,既能保证开门迎客,又能做风险的动态管理。换句话说,这是一种受控下的“走出去”,不是一锅端开放。等于是,我们边开放边观察,哪天觉得不平衡,调小点儿额度、收紧点标准也不会孤注一掷。
除了资金安全和风险点,有朋友会说,海南凭什么能当“桥头堡”?它跟香港、新加坡差距那么大。这话很现实,海南金融管理经验、国际金融人才、和海外市场的深度连接的确不如这两个传统金融中心。这也是海南自贸港打这张创新牌的挑战——得在服务、监管、金融创新上不断追赶。海南毕竟有自贸港政策的高地、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,只要方向对、政策发力,也许未来会成为中国金融对接世界的新窗口。虽然短时间内超越香港不现实,但做一个特色化的人民币资产结算、跨境资管创新区,是完全有可能的。
我们再从大局上说说,人民币国际化到底缺的是什么?其实不外乎“出口+循环+回流”这闭环。你想嘛,人民币用出去以后,没有投资渠道能回来,那国际影响力就停滞了。如今离岸人民币存量已经很大了,要是没有政策疏通,海外手里的人民币想要回流国内,都得费很大劲儿。这次海南试点就给海外人民币进国内市场打通了一条宽路。想投资理财的就不用再犹豫换成美元、港币,直接用人民币也稳赚不亏。如果海南能跑出效果,未来这模式还不定会被全国借鉴呢!
这事里面其实还有一个“外溢效应”。过去,全球资本想碰中国资产,需要找香港或者国际平台,还是间接打交道,现在海南自贸港这一政策出来,把金融玄关直接搬到了家门口。这不仅给人民币资产增了魅力,还拉动了金融配套服务、人才流动和地方经济增长。大家都知道,金融一旦起来,相关物流、科技、服务、数据这些产业链也跟着动起来,总比只靠旅游岛经济可持续得多。
有人问,这么一搞,会不会引发国内银行、金融机构“内卷”?其实我觉得,压力当然会有,但不是坏事。让国内资管机构和国际玩家同台竞技,本土公司不好好创新、不提升服务,就很容易被市场淘汰。对投资者来说,能享受到更新鲜、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,何乐而不为?当然,监管部门肯定得加班,后台监管数据和合规工作难度会增加,这就看海南和中央是怎么防火墙+沙箱监管机制配合好。大家还记得吗?香港当年就是靠着优质、便捷的服务和灵活开放的体系一步步跑成国际金融中心的,海南要赶超别人,服务和创新都不能落下。
从投资角度看,海外投资者现在参与中国市场门槛低了很多。你要是手上有点美元、欧元、港币,又不想只买美股、欧洲债券这些老面孔,也许可以考虑布一部分仓位在中国的优质资产上。你想想,中国经济依旧在持续增长,内需市场庞大,企业盈利能力强,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,这些都是资金愿意配置人民币资产的理由。以前入口有限,现在海南这100亿是个新窗口,等于又多了一个对冲国际市场风险和分散配置的好渠道。
跟大家聊了这么多开放的利好,也是得提提醒。金融开放不等于“闭眼往里冲”。资本流动是把双刃剑,正常流动固然是增加市场流动性、提升价格发现功能。但是一旦外部有大风浪,比如全球市场陷入恐慌,资金外流也有可能对本地市场造成压力。最明显的案例是历史上的亚洲金融危机、甚至近年来香港市场的起落。这方面,海南虽然设了额度限制,有人盯着,但未来倘若扩容,更要把防风险的手段做到前头。比如加强对短线资金的监控,出台流动性管理新规,严密盯着汇率、资产价格波动这些“风火墙”。这样才能既保证试点活力,也控制市场风险。
其实,中国金融对外开放一直有自己的“步调”。不是一味快进,而是观察环境、小步快跑,可控试错。海南这次的试点带着很强的实验性质,一方面,充分利用政策高地发挥自由港优势;另一方面,遇到意外也方便“踩刹车”。大家把它看作是中国下一步金融深度开放、人民币国际化提速的“风向标”也不为过。总之,现在中国市场不缺钱,更不缺项目,缺的就是让外资也能方便、低成本、低门槛、高回报地参与,把蛋糕做大。海南把“桥头堡”的角色当起来,中国金融市场还得更加国际化,人民币也才玩得转“全球流通”。
最后再说一句,任何创新都不可能一蹴而就,试点嘛,就是要允许摩擦、允许碰壁。海南走出去这一步,无论成败,对后面的金融开放、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资产走向全球都有实实在在的探索价值。如果大家真的关心资产配置、财富管理或者国际经济大势,不妨多关注海南自贸港这场跨境资管试点的后续进展,既是投资机会,也是形势风向。咱们老百姓对钱袋子都得有点心思,懂点趋势总没错。有机会,海南这块金融牌说不定真能打出精彩来!
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,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。
如何选择合适的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